安徽自考365

您好,欢迎访问安徽自考365,自考助学正在接受报名。

安徽自考09073唐诗研究(考前120题【下】)

2023-10-29 15:27分类: 汉语言文学(本科)真题 阅读:

第六章晚唐绮艳诗歌与穷士诗歌

安徽自考唐诗研究

一、单选题

47.晚唐以穷士角色出现的诗人,在作品风貌上给人的感觉不包括()

A.着意B.收敛C.淡冷D.平易

48.温庭筠、李商隐的诗歌绮靡,而杜牧的诗歌则有()的特征。

A.拗峭B.萧瑟C.讽喻D.淡冷

49.贞元、元和前后,当全社会酝酿着政治革新之际,()充满怨怼情绪的抒愤诗和白居易揭露社会问题的讽谕诗,曾引起广泛共鸣。

A.韩愈B.李商隐C.孟郊D.杜甫

50.白居易于元和后期已基本上不再创作讽谕诗,而代之以()

A.闲适诗B.田园诗C.边塞诗D.宫廷诗

51.最早在较大范围内给中晚唐诗人划分流派的,当推《诗人主客图》的作者()

A.张为B.王夫之C.张籍D.贾岛

52.李商隐在表现心灵世界方面突出的贡献是以()熔铸物象。

A.情景B.心象C.气韵D.结构

53.中国古代抒情诗,从传统上看,它的形象构成不外()两端。

A.政民B.田园C.山水D.情景

54.《无题四首》其二中写环境,似伴随着主人公一种有所期待的心象的诗句是()

A.飒飒东南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B.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C.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D.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55.()的《赠妓云英》:“钟陵醉别十馀春,重睹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A.孟郊B.贾岛C.罗隐D.李商隐

56.晚唐许多()诗,通过宫廷艳事,结合写重大历史事件,总结教训,针砭现实。

A.宫廷B.咏史C.讽喻D.叙事

57.传统的看法,认为正宗的艳体是()艳体。

A.初唐B.盛唐 C.中唐 D.晚唐

58.“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作者是()

A.李商隐B.杜牧C.温庭筠D.白居易

59.中国五、七言诗歌发展过程中,有两个时期绮艳题材成为热门:一是南朝后期,一是()

A.元初B.明初 C.晚唐 D.清末

60.以李商隐、温庭筠、杜牧等人为代表的晚唐绮艳诗的诗歌风貌特点——()、绮丽、委婉。

A.悲凉B.着意C.悲怆D.淡泊

61.李商隐的(),不仅见于语词之美,而且整个诗境停匀得体,犹如琼楼玉宇、时花美人。

A.绮 B.艳C. D.

62.盛唐的诗美是气势和情韵相兼之美,晚唐人缺少盛唐人那种阔大的胸襟气魄,也缺少盛唐那种雄健的()

A.气质B.笔力C.力道D.壮志

二、多选题

63.晚唐诗人可以划分为()两个大的群体

A.绮艳诗歌B.穷士诗歌C.田园诗歌

D.山水诗歌E.边塞诗歌

64.对心灵世界和绮艳题材的开拓有贡献的诗人有()

A.李白B.李商隐C.温庭筠

D.杜牧E.岑参

三、名词解释题

65.着意

66.收敛

67.悲怆

68.委婉

四、简答题

69.晚唐绮艳诗兴盛有其历史必然。

70.简析晚唐诗歌的价值。

71.请简述晚唐绮艳诗和齐梁宫体诗的区别。

————答案&解析————

47.答案:D

解析:晚唐以穷士角色出现的诗人,在作品风貌上给人的感觉一是收敛,二是淡冷,三是着意。

48.答案:A

解析:杜牧的诗歌有拗峭的特征,与温庭筠、李商隐诗歌的绮靡,是显有不同的。

49.答案:A

解析:贞元、元和前后,当全社会酝酿着政治革新之际,韩愈充满怨怼情绪的抒愤诗和白居易揭露社会问题的讽谕诗,曾引起广泛共鸣。

50.答案:A

解析:以《南溪始泛》等闲适之作为标志,诗风逐渐由奇险稍趋坦易。白居易于元和后期已基本上不再创作讽谕诗,而代之以闲适诗。

51.答案:A

解析:最早在较大范围内给中晚唐诗人划分流派的,当推《诗人主客图》的作者张为。

52.答案:B

解析:李商隐表现心灵世界的方法独特,这既是他表现心灵世界的特点,也是他作出的贡献,即以心象熔铸景物。

53.答案:D

解析:中国古代抒情诗,从传统上看,它的形象构成不外情景两端。情与景扩大开来,也就是主观与客观两方面。

54.答案:A

解析:《无题四首》其二:飒飒东南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首联写环境,似伴随着主人公一种有所期待的心象。颔联作叙事看难以连属,作心象看,它暗示了主人公在孤寂之中,直欲化烟化雾以达精诚和时时被牵引的情思。颈联则是情思缠结时的内心独白。尾联,春心似花蕾绽放,又转似火焰化为灰烬,则是由追求到幻灭的心象。

55.答案:C

解析:罗隐《赠妓云英》:“钟陵醉别十馀春,重睹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56.答案:B

解析:晚唐许多咏史诗,通过宫廷艳事,结合写重大历史事件,总结教训,针砭现实。

57.答案:D

解析:这里所讲的绮艳题材,比传统所谓“艳体”包括的题材范围广泛一些。传统的看法,认为晚唐艳体是正宗。

58.答案:B

解析: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借商女唱淫靡歌曲,寄寓诗人对世风和国家命运的忧虑。

59.答案:C

解析:中国五、七言诗歌发展过程中,有两个时期绮艳题材成为热门:一是南朝后期,一是晚唐。从绮艳题材出现在五、七言诗中的情况看,刚好形成两次回旋。

60.答案:C

解析:以李商隐、温庭筠、杜牧等人为代表的晚唐绮艳诗的诗歌风貌特点——悲怆、绮丽、委婉。

61.答案:C

解析:李商隐的丽,不仅见于语词之美,而且整个诗境停匀得体,犹如琼楼玉宇、时花美人。

62.答案:B

解析:盛唐的诗美是气势和情韵相兼之美,晚唐人缺少盛唐人那种阔大的胸襟气魄,也缺少盛唐那种雄健的笔力。

63.答案:AB

解析:晚唐诗人可以划分为绮艳诗歌和穷士诗歌两个大的群体。

64.答案:BCD

解析:李商隐、温庭筠、杜牧在诗史上的创变,成就是多方面的,但在多种创变中最有意义的莫过于对心灵世界和绮艳题材的开拓。

65.答案:着意是指写诗用心思、下工夫,主要是把力量倾注于近体诗上,在推敲锤炼,斟酌字句中见功夫,他们能不用典故,不镶嵌奇字,以看似平常的语言,取得很好的艺术效果。

66.答案:收敛指诗人的视野缩小,诗歌的境界缩小。晚唐时期的穷士诗歌在诸多方面都表现的收敛的特点:

首先诗歌所表现的时空和情事都不如盛唐广泛,无论是境还是事,都更靠近诗人周边,而缺乏阔大之象,高远之思。

其次,晚唐穷士角色诗歌的收敛,一般仅是将景物事件收向身边,而不是收向内心。真正收向内心、表现心灵世界丰富复杂情感的是李商隐等人的诗歌。

再次,晚唐诗歌的收敛,也反映在体制上,境界小,骨气弱,情感内容有限,难于适应篇幅较长的五七言古体。

67.答案:唐王朝的衰败,给晚唐诗坛笼罩了浓重的悲剧色彩与忧伤气氛。李商隐等人理想的破灭、政治的失意、生活道路的坎坷、爱情的不幸,更铸就了一种衰世的感伤心理。如李商隐的“平居忽忽不乐”、温庭筠的“愁甚似春眠”、杜牧的“泪下神苍茫”等。

68.答案:末世阳刚之气不足,诗人转为内向,深入内心世界自我品味,自怨自艾、自恋自怜、缠绵宕往,企图自我解脱而又解脱不开,诗歌风格自然倾向于婉。一方面是为了诗人表达情感的需求,另一方面,与诗歌艺术自身发展也有密切关系。

69.答案:(1)社会时代使然:

商品经济发展较快,晚唐时代统治阶级普遍奢靡,城市成为游乐之所,社会上淫风昌炽,是艳诗产生的生活基础。

(2)诗歌自身运动规律的作用:

唐诗主情,以主情为特质的唐诗,不可避免要出现一次,以表现男女情爱为中心的高潮。它在表现盛唐人的人生意气和功业理想、中唐人的躁动不安,和对社会改革的一番渴望之后,把正经严肃的内容加以收敛,转向以温、李绮艳诗风为主流,乃是势之必然。

70.答案:(1)肯定的一面,时代变迁促使晚唐诗歌有其独具特色的、不可替代的美,首先我们应当肯定了它的价值与地位。

(2)不足的一面,晚唐诗人的阵容分布,对于社会生活的覆盖,显然不像盛中唐那样全面,那种直面社会政治生活而又具有深厚艺术力量的诗篇,在晚唐毕竟相对地显得缺少。这种情况的出现,是时代社会政治气候所造成的文学上的生态失衡现象。

71.答案:(1)题材上,齐梁绮艳诗题材狭窄,晚唐绮艳诗则扩展到爱情、宫怨、闺怨;带有爱情的写景、咏物以及美人香草式的托寓。

(2)思想感情上,齐梁绮艳诗多数格调偏低,缺乏真挚情感;晚唐绮艳诗写得纯净、真挚、优美,格调高。

(3)总之,绮艳诗在齐梁和晚唐的两次回旋,是螺旋式上升,而不是重复的。

第七章政治对李杜诗歌创作的正面推动作用

一、单选题

72.李白的理想似乎脱离了时代,而实际上仍然根源于现实()土壤。

A.政治生活B.经济生活C.文化生活D.诗歌风貌

73.唐代皇族推尊()为始祖。

A.孔子B.孟子 C.老子 D.荀子

74.李白()的诗作,伴随政治上的较多卷入,创作上再次获得丰收。如《早发白帝城》。

A.早期B.中期C.盛期D.晚期

75.中国诗歌的传统是()

A.叙事B.讽刺C.抒情D.言志

————答案&解析————

72.答案:A

解析:李白的理想似乎脱离了时代,而实际上仍然根源于现实政治生活土壤。李白的理想带有更多的传奇色彩与自由倾向,他向往着像姜尚、管仲、诸葛亮等人那样,由布衣跃升为帝王之师。

73.答案:C

解析:唐代皇族推尊老子为始祖,道教在唐代政治色彩极浓。

74.答案:D

解析:李白晚期的诗作,伴随政治上的较多卷入,创作上再次获得丰收。如《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75.答案:D

解析:中国诗歌的传统是“言志”。中国古代诗人可以不是政治家,但对政治必须有一种向心力,必须在政治方面有必要的体验和适度的介入。

第八章唐代山水田园诗

一、单选题

76.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是指()

A.盛唐边塞诗B.山水田园诗C.中唐讽喻诗D.平淡写实诗

77.“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出自《江雪》,是唐代()的代表诗句。

A.柳宗元B.李白C.杜甫D.韦应物

78.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指的是()

A.王维B.孟浩然C.韩愈D.李白

二、多选题

79.呈现了地域的特有风貌的有()

A.孟浩然笔下的襄阳山水与吴越山水B.王维笔下的辋川山水

C.柳宗元笔下的永州山水D.李白笔下的蜀道山水

E.杜甫笔下的秦州与夔州山水

三、简答题

80.请简述孟浩然的诗歌分类。

81.请简述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分类。

82.请简述孟浩然《过故人庄》的艺术风格。

————答案&解析————

76.答案:B

解析:山水田园诗的界定(概念):

首先,山水田园诗应该有较强的山水田园意识,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其次,山水田园诗中诗人与景物之间构成三种主客体关系。一是侧重写客体;二是主客体难分轻重;三是主体超越客体,凌驾于客体之上。

77.答案:A

解析:“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出自《江雪》,是唐代柳宗元的代表诗句。全诗构思独特,语言简洁凝练,意蕴丰富。

78.答案:A

解析: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指的是王维。王维不仅作了诗画结合的尝试,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79.答案:ABCDE

解析:像孟浩然笔下的襄阳山水与吴越山水,王维笔下的辋川山水,柳宗元笔下的永州山水,李白笔下的蜀道山水,杜甫笔下的秦州与夔州山水,都呈现了地域的特有风貌。

80.答案:孟浩然的诗歌分为两类:

一类是写故乡襄阳的自然风光,这类诗歌平静悠远、隐逸味浓;内容上多写对襄阳留下印迹的先贤的追慕,更觉古澹。另一类是以漫游吴越时的山水风光为主;在漫游中写作,动态感强,并带有孤寂的客愁。

81.答案: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分为两大部分:

一个是以《终南山》、《汉江临泛》为代表,诗笔雄壮有力、境界开阔宏远;另一个是以《辋川集》、《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为代表,篇幅短小,文字精炼,虽然格局不大,但每篇都有一个天地,这类诗作最多,影响最大。

82.答案:此诗冲淡又往往表现为朴素自然,脱口而出,寄情在有意无意间,有如话家常。冲淡之极,质朴之至,但冲而不稀,淡而不薄。艺术上具有纯朴的特点,语言上具有清晰口语化的风格。

第九章唐代边塞诗

一、单选题

83.()诗坛受齐梁浮艳诗风影响比较深,但边塞诗较多地继承了北朝民歌,乃至建安诗歌的作风,往往显得健拔雄浑。

A.初唐B.盛唐C.中唐D.晚唐

84.()的《兵车行》、《前出塞》、《后出塞》可以看作是战士之歌的盛唐边塞诗。

A.李白B.杜甫C.王维D.李商隐

二、名词解释题

85.军幕文士之歌

86.战士之歌

87.边塞意识

三、简答题

88.请简述岑参西部边塞诗的特色和成就。

89.请简述王昌龄、李白为代表的边塞诗特点。

四、论述题

90.请论述战争的性质和边塞诗人所持的态度关系。

91.试论述边塞诗的范围。

————答案&解析————

83.答案:A

解析:初唐诗坛受齐梁浮艳诗风影响比较深,但边塞诗较多地继承了北朝民歌,乃至建安诗歌的作风,往往显得健拔雄浑。

84.答案:B

解析:可以看作是战士之歌的盛唐边塞诗,除李白、王昌龄、李颀、王之涣、王翰、常建等人的有关作品外,杜甫的《兵车行》、《前出塞》、《后出塞》,王维的《少年行》、《陇西行》等篇,都可以归入这一类型。

85.答案:军幕文士之歌是边塞诗的一种类型。被辟聘到边防节度使幕府中的文士之作,抒情主人公即作者自身,可称为军幕文士之歌。

86.答案:战士之歌是边塞诗的一种类型,出自社会上一般诗人之手,抒情主人公可以看作边防士卒。

87.答案:边塞意识,是指作者(或抒情主人公)置身边塞所获得的体验与认识,或虽非置身边塞,但具有与边塞军民及其生活息息相通的情思与感受。

88.答案:(1)岑参的诗一改传统表现方法,很少虚拟地理概念,很少使典用事。“句句从体验中来,从阅历里出”,直接表现耳闻目见的西部地域景物、生活,表达真切的内心感受。

(2)在艺术手法上,风格雄奇瑰丽。增强了边塞诗的真实性、抒情性、自然美和阳刚之气。

(3)在内容上,拓展了边塞诗的表现领域,再现了西部边塞的人文生活和景物风光。

89.答案:王昌龄、李白等人的边塞诗都属于战士之歌,其特点可以从三方面来看:

(1)在思想上的特点有:

①表现报效国家的精神及争取边疆安定和平的愿望;

②由士兵眼去看边塞,有下层人民对问题的深入体察和实事求是的批判精神。

(2)在艺术上的特点有:

①作品的现实性和人民性增强了;

②这些边塞诗多少都带有“拟”“代”的倾向;

(3)在表达上的特点有:

①含蓄蕴藉,思想的丰富性、多重性方面达到很高水平;

②注意向民歌学习,多采用乐府诗题,富于音乐性。

90.答案:(1)关于边塞诗人对战争所持的态度问题,向来有不同意见。不少涉及战争的边塞诗,很难把它和某次具体的战役联系起来,一般只能根据诗中所表现的思想情绪加以认识。至于一些写到了具体战役的作品,作战争的正义性与否来给作品定性,也未必妥当。

(2)诗歌是以艺术的形式反映生活的,写了战争的诗,不一定代表对战争的全面政治评价。它反映的往往是某种特定环境条件下对该战争的情绪和态度。而是应该根据诗歌具体内容来看,如歌颂杀戮血腥味太重,则不可以过多肯定。另外,战争牵涉到一系列复杂的民族关系问题,牵涉到多民族国家在形成过程中的种种复杂因素和背景。如天宝八年,哥舒翰以数万士卒的代价攻下吐蕃据守的石堡城,李白则在诗中加以谴责,但边疆的民歌却歌颂了哥舒翰。因此,战争的性质与有关边塞诗的评价,二者之间不存在机械的对应关系。

91.答案:(1)边塞诗的时代范围:

把边塞诗作为一个时代文学的重要内容加以深入研究,一般只有对唐代文学才采取这种做法。之前都是零星地散见于文学史上,并不足以从边塞文学的角度划成一种专门的类型,只有到了唐代,特别是盛唐时期,边事活动空前频繁,诗人们受着开放的时代精神鼓舞,同时又具备较多的边塞方面的知识,乃至一定的生活体验,或借乐府旧题而抒新意,或自制新题,发为大量边塞气息浓厚、形象鲜明饱满的诗篇,才构成一个需要冠以边塞诗的专名而不可隶属于其他题材的类型,并争得了文学史上的一席地位。

(2)边塞诗的地域范围:

边塞诗反映的是地域范围应该限于边疆。不过,秦、汉、隋、唐等王朝的战争,主要发生在从东北到西北沿长城和丝绸之路两侧展开的地带。中国古代的边塞意识是和这些地方的山川塞堡、风土民情相结合的,边塞之作多以这些地方为背景,因此边塞诗反映的范围,从地域上看主要是从东北至西部边疆。

(3)边塞诗的生活内容范围:边塞诗从内容上看,是以边塞风光和军民生活为题材的诗歌。分而论之,可以包括以下几项:①反映边塞风光的诗;②反映边塞地区民族战争的诗;③反映边塞军民日常生活的诗;④反映后方对边塞问题关心及思念边防战士的诗。

第十章唐代叙事诗与叙情长篇

一、单选题

92.中国汉语()不发达,既有文化传统方面的原因,又有诗歌发展的内部原因。

A.叙事诗B.讽喻诗C.边塞诗D.绮艳诗

93.“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出自()

A.《长恨歌》B.《琵琶行》C.《孔雀东南飞》D.《霓裳羽衣曲》

94.《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的作者是()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王维

95.较多地叙写时世感受的叙情长篇《北征》的作者是()

A.韩愈B.杜甫C.李白D.白居易

二、多选题

96.唐代诗人中叙事诗创作最多、成就最高的是()

A.白居易B.李白C.元稹

D.杜牧E.李商隐

三、名词解释题

97.《孔雀东南飞》

98.《长恨歌》

99.叙事诗

四、简答题

100.唐代叙事诗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上得以展开新局面呢?

101.简析元白叙事诗的艺术风貌。

————答案&解析————

92.答案:A

解析:中国诗歌的发展,侧重于抒情诗,叙事诗特别是篇幅较长的叙事诗,并不多见。这正好和西方相反,西方抒情诗并不繁荣,但叙事诗非常发达,从荷马史诗开始,一直到20 世纪上半叶,有许多长篇巨制。中国汉语叙事诗不发达,既有文化传统方面的原因,又有诗歌发展的内部原因。

93.答案:C

解析:《孔雀东南飞》对于刘兰芝有一段很集中的肖像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94.答案:A

解析:以《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为代表的李白七言叙情长篇已经消除了四杰歌行那种受赋体影响的痕迹。

95.答案:B

解析:叙情长篇在唐诗中是一批掣鲸碧海的伟构,对各个作者来说,往往是该诗人代表性的篇章。这些长篇从诗人注意力较多地落在身世感受抑或时世感受上看,大致有两种类型:李白、韩愈、白居易、李商隐等人的作品,以及杜甫的《昔游》、《遣怀》等篇,较多地叙写身世感受;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则较多地叙写时世感受。

96.答案:AC

解析:唐代诗人中叙事诗创作最多、成就最高的是白居易和元稹。

97.答案: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被誉为“古今第一首长诗”,也被称为我国古代历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还是我国古代民间文学中的光辉诗篇之一。

98.答案:中国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是其代表作之一,作于公元806 年。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婉转的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诗的主题是“长恨”,对后世诸多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影响。

99.答案:是一种诗歌体裁,它用诗的形式刻画人物,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通过写人叙事来抒发情感,与小说戏剧相比,它的情节一般比较简单。这种体裁,既用诗的形式又有故事、人物等小说的内容,而且情景交融,兼有抒情诗和小说的特点。情节完整集中、人物性格典型突出、有浓厚的诗意和简练的故事,又有层次清晰的生活场面。

100.答案:(1)唐代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比较内向的特点有所突破。佛教文化、西域文化的传入,启发人们对于人生选择多角度去思考认识。跳出个人生活的圈子,对人生加以描述或展开幻想的小说(传奇)、初级戏剧、说话、变文等大量涌现。声气相应,促使诗歌也往往以较为客观的态度去歌唱生活故事。

(2)社会生活的复杂化,都市的繁荣,促使人们在精神生活方面提出新的要求,形制短小着重表现士大夫情志的抒情诗,已不能满足社会对文学的要求。为了扩大诗歌阵地,表现丰富变化的社会生活,开始致力于叙事诗的创作。

(3)民间文学特别是前代乐府诗对唐代叙事诗的发展也有积极影响。

(4)唐代诗人中叙事诗创作最多成就最高的是白居易和元稹。

101.答案:(1)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

(2)卓越的叙事艺术。

(3)细致传神的人物描写。

(4)浓郁的抒情气氛。

(5)与抒情叙事紧相配合的写景状物。

 

第十一章几种主要诗体的艺术风貌

一、单选题

102.《唐音癸签・体凡》的作者胡震亨是()代的。

A.唐 B.宋C. D.

103.汉魏五古本身有两种,一种是以()为代表的偏于叙事的体系;一种是从苏李赠答、古诗十九首到

陶渊明的偏于抒情的体系。

A.田园B.汉乐府C.边塞D.宫廷

104.下列不属于初唐七古的代表人物的是()

A.王勃B.高适C.骆宾王D.卢照邻

105.字数、对仗、声律都有定格;具有均衡、整齐、圆润、和谐的特点,指的是()

A.七古B.五言C.律诗D.绝句

106.律诗的产生,要追溯到()和沈约。

A.杜甫B.谢灵运C.翁兆D.苏轼

107.()的七律达一百五十一首,超过了初、盛唐诗人的七律的总和。

A.杜甫B.王维C.李峤D.杜审言

108.源于乐府,得名则由于联句的()

A.词 B.赋C.绝句D.律诗

109.绝句最明显的特征是()

A.每首四句B.每句五字C.句尾押韵D.句首呼应

二、名词解释题

110.唐诗的分体

111.五古

————答案&解析————

102.答案:D

解析:明代胡震亨在《唐音癸签・体凡》中于诸体的原委分合作出说明。

103.答案:B

解析:汉魏五古本身有两种,一种是以汉乐府为代表的偏于叙事的体系;一种是从苏李赠答、古诗十九首到陶渊明的偏于抒情的体系。

104.答案:B

解析:初唐七古以卢照邻、骆宾王、王勃等人为代表。卢、骆等人在梁陈赋的基础上,适应表现初唐时代盛大气象和庶族文人开阔胸襟的需要,创造了《长安古意》、《帝京篇》等七言长诗。这些诗,变梁陈的艳丽为富丽,格局开阔,气度宏大,多用律句。

105.答案:C

解析:律诗是顺着六朝文学发展趋势必然要演化出的一种诗体;其字数、对仗、声律都有定格;具有均衡、整齐、圆润、和谐的特点。

106.答案:B

解析:律诗的产生,要追溯到谢灵运和沈约。

107.答案:A

解析:杜甫的七律达一百五十一首之多,超过了初、盛唐诗人所作七律的总和。

108.答案:C

解析:绝句源于乐府,而绝句得名则由于联句。

109.答案:A

解析:绝句最明显的特征是每首四句,而每首四句或是用四句表达一个意念单位是中国民歌和古代诗歌一个普遍的现象。

110.答案: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唐代,体制大备。诸体在字数、长短、音节、格调、偶对等方面各不相同。明代高棅《唐诗品汇》、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两个重要选本,将唐诗分为七大类: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长律、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111.答案:(1)五言古诗从汉代开始,就成为诗歌的主要样式,直到唐代,仍未见衰。

(2)五言在音节乃至意念节奏上一般是不激不厉、逐层向前推进的,即所谓按辔有程,而较少过猛过急的动荡起落。

第十二章文体交融与唐代诗文的变化革新

一、单选题

112.韩愈、()给古文运动带来了全面的创新。

A.柳宗元B.孟浩然 C.李白 D.白居易

113.“独得雄直气,发为古文章”,出自()

A.裴度《寄李翱书》B.韩愈《杂说》C.张籍《祭退之》D.毛先舒《诗辩坻》

114.“我今行事尽如此,此事正好为吾规。半世遑遑就举选,一名始得红颜衰”,出自()

A.杜甫《北征》B.韩愈《赠侯喜》C.骆宾王《畴昔篇》D.韦庄《秦妇吟》

115.“不同文赋易,为著者之乎”,出自()

A.温庭筠《达摩支曲》B.李商隐《无题二首》其一

C.卢延让《苦吟》D.杜甫《立秋雨院中有作》

二、简答题

116.中唐诗文互动的新形势。

三、论述题

117.请论述唐诗繁荣的主要原因。

118.如何理解“以议论为诗”

119.以散文的章法入诗。

120.《与东方左史修竹篇序》中体现了陈子昂的哪些诗歌主张?

————答案&解析————

112.答案:A

解析:韩愈、柳宗元给古文运动带来了全面的创新。这种创新,不是凭空所能成事的,需要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广泛地有所吸纳,然后熔铸以出。

113.答案:C

解析:张籍《祭退之》诗云:“呜呼吏部公……独得雄直气,发为古文章。公文为时师,我亦有微声。”

114.答案:B

解析:如《赠侯喜》写与侯喜至温水钓鱼,韩愈始而详叙经过,继而感慨议论:是时侯生与韩子,良久叹息相看悲。我今行事尽如此,此事正好为吾规。半世遑遑就举选,一名始得红颜衰。

115.答案:C

解析:唐末卢延让曾感慨作诗之难,说:“不同文赋易,为著者之乎”(《苦吟》)。

116.答案:(1)诗文两体在中唐时期,展开了非常活跃的双相交融与渗透;

(2)“以议论为诗”;以韩愈的诗为代表,以议论带动抒情叙事与描写;

(3)虚字运用与句法新变;

(4)以散文的章法入诗。

117.答案:(1)社会方面的外因:

①唐代空前发达的经济、文化,为唐诗的繁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发达的经济造成了强盛的国力和繁荣的社会气象,激发诗人的创作热情,影响他们的创作心理,为诗人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和创作条件,使他们能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促进了中外文化广泛交流,以及与诗歌密切相关的音乐、绘画、书法、舞蹈等各种艺术门类的发展。

②唐王朝统治者实行的儒释道并存、广开言路、以诗赋取士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是唐诗繁荣的又一重要的社会原因。

③随着庶族地主阶层的兴起,诗歌从宫廷和贵族的垄断中解放出来,转移到庶族地主阶层的知识分子手中,这也是唐诗繁荣的一个重要社会原因。

(2)文学自身演变的内因:

我国在唐之前,诗歌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其中包括诗歌传统、艺术技巧、体裁形式等方面的经验。特别是“新体诗”自六朝以来的发展,永明声律说的创造,梁陈时律诗的雏形的出现,对唐代五、七律成熟有很大影响,五、七绝也由六朝乐府脱胎而来。

总之,社会的外因和诗歌自身发展的内因为唐诗发展提供了丰富经验和广阔前景。

118.答案:(1)中唐时期,在韩愈、孟郊、白居易、元稹、刘禹锡、李贺等人的努力下,诗歌向多方面拓展变化,迎来唐诗发展的第二次高潮。诗歌此时的变化,常称为“以文为诗”。

(2)“以文为诗”是指以议论说理为诗,以才学为诗,平直详尽,缺少含蓄,以及以古文的文体、文法(包括章法、句法)、词语为诗等,涉及到内容、表达方式、写作规范等一系列问题,并且进一步影响作品风格。

(3)中国诗歌自先秦至汉魏六朝所形成的传统,是以抒情诗为主,到了唐代,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丰富复杂和文学的发展,简括的抒情短章已经不能适应要求。因此,有必要借鉴吸收其他文体,特别是散文那种自由的形式、能够容纳和组织丰富内容的章法结构,以及含叙事、描写、抒情、议论在内的多种艺术手法,就成了借鉴与取法的主要对象。韩愈是其代表的散文大家。

(4)韩愈既是一位散文家、诗人,同时又是一位思想家,有些诗固然是用押韵式的散文发表议论,但也有许多平常的、琐碎的事物,在他人可能不至于有议论,或根本上不会引起注意和进行描写的事,他却能由小即大,由个别推向一般,左右前后联系,出以议论。

(5)韩愈还以议论带动抒情叙事和描写。韩愈经常以类似议论的方式来抒情叙事,这样意在说理的诗固然是议论,抒情叙事也离不开议论。韩愈不仅借议论抒情,而且还用议论来带动描写,有时又借描写构成议论。

119.答案:(1)中唐韩愈等人诗歌对散文的吸收,还表现在章法结构上。这在诗歌发展中也是一种明显变化。韩愈在诗中,骋其为文之恣肆,才让人分明有以文法用之于诗的感觉。

(2)韩愈诗歌运用散文的章法,随着内容的不同,变化多样。但归纳起来,不外直与曲两类。直的一类可以《山石》为代表。从第一天黄昏,写到次日清晨。按入山、到寺、留宿、离山的过程,一直往下叙述。其中雨后黄昏景色是到寺即景;观壁画、置羹饭,是到寺后即事;夜深虫鸣月出,是宿寺写景;天明涉涧是出寺写景;“人生”四句,写感想收结。虽是场景变换,刻画逼真,使人应接不暇,但都是顺时间和空间转换,写所见所感。

(3)韩愈诗歌中用文的章法而又较多曲折变化的,以《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为代表:这首诗用主客对话,分三段,前后两段写月色和自己,中间为张功曹的歌辞。表面上我是主,张是宾,实际上张的歌辞是诗中的主体,是诗人所要表达的真实思想情感。可谓反宾为主。从开头写月色,到张署唱歌,再到作者对张署的开导,都是跳跃转折。张署的歌辞,叙述两人的被贬和遇赦量移,也是几经曲折。

120.(1)肯定了风雅和汉魏诗歌的优秀传统,批评了齐梁诗风。对齐梁诗风提出了批评:一是“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二是“汉魏风骨,晋宋莫传”。前者说齐梁文学只讲究华丽辞藻,缺少深微的情志寄托和诗人真情实感的抒发。后者是说晋宋之后的诗歌缺少汉魏诗歌有充实内容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刚健的文辞表达。

(2)标举“风骨”“兴寄”说。“兴寄”说,指诗歌要有充实的内容,言之有物,寄怀深远,因物喻志,托物寄情。他的《感遇诗》三十八首就是他对自己的“兴寄”主张的最好的实践和最明确的注解。“风骨”说,指具有鲜明爽朗的思想感情、健康的情志和刚正有力的语言表达的艺术风格,具有风清骨峻的特点。

郑重声明:本站开通助学课程,为考生提供助学督学服务,减轻学习压力,不提供代刷课、代做作业。

上一篇:2022年10月自考00037美学真题及答案

下一篇:安徽自考09073唐诗研究(考前120题【上】)

相关推荐

关注我们

    安徽自考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