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自考365

您好,欢迎访问安徽自考365,自考助学正在接受报名。

2021年4月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真题及答案

2023-01-22 21:16分类: 汉语言文学(本科)真题 阅读: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自考历年真题

1.下列选项中,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是

A.顾和园

B.云冈石窟

C.丽江古城

D.皮影戏

2.秦汉时“百越”民族居住在

A.珠江、闽江一带

B.黄河、海河一带

C.黑龙江、松花江一带

D.长江、汉水一带

3.中国大部分地区属于

A.热带气候

B.亚热带气候

C.温带气候

D.寒带气候

4.春秋战国时期,进行“胡服骑射”军事改革的国家是

A.秦国

B.齐国

C.赵国

D.燕国

5.明清时期,长江三角洲一带经济作物大发展,粮食多仰仗两湖一带,故有

A.“中原熟,天下足”之说

B.“苏湖熟,天下足”之说

C.“江淮熟,天下足”之说

D.“湖广熟,天下足”之说

6.下列选项中,将天下划分为九州的文献是

A.《尚书·禹贡》

B.《尔雅·释地》

C.《淮南子·地形训》

D.《隋书·地理志》

7.“兼爱”“尚同”“尚贤”“节用”体现了

A.道家思想的核心

B.儒家思想的核心

C.墨家思想的核心

D.农家思想的核心

8.佛教最早传入中国的教义是小乘教派的

A.《金刚经》

B.《四十二章经》

C.《大涅槃经》

D.《法华经》

9.元朝时诞生的新诗歌形式为

A.散曲

B.俗曲

C.散文

D.骈文

10.下列选项中,认识夏文化的一手资料是

A.仰韶文化遗址

B.二里头文化遗址

C.龙山文化遗址

D.河姆渡文化遗址

11.《一枝花·不伏老》中以“铜豌豆”自比的是

A.关汉卿

B.马致远

C.王实甫

D.张养浩

12.“杯酒释兵权”发生在

A.西汉

B.东汉

C.北宋

D.南宋

13.著名的话本小说集“三言”“二拍”产生于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4.商朝历史分为前后两期的界限是

A.鸣条之战

B.盘庚迁殷

C.牧野之战

D.城濮之战

15.庄子哲学的宗旨重在个体精神解放,这种宗旨的最高表现是

A.清静

B.自然

C.清虚

D.逍遥游

16.“窗户纸糊在外”作为地方民居的一怪,存在于

A.江南地区

B.西南地区

C.闽南地区

D.东北地区

17.买主向卖主主动汇合的商业经营方式是

A.坐商经营

B.行商经营

C.互惠交换

D.商幌

18.《周礼·地官·遂人》把大小不同的道路分为五等,据东汉学者郑玄解释,二十四尺宽的标准车道为

A.径

B.畛

C.道

D.路

19.在我国手工行业传说中,发明了指南车和乐器的人是

A.伏菱

B.女娲

C.黄帝

D.鲁班

20.我国古人最初观测天象的目的是

A.研究天体运行

B.寻找神灵

C.研究星座

D.预卜人间的祸福

21.“韩信点兵”运用的数学原理是

A.勾股定理

B.中国剩余定理

C.出入相补定理

D.等差原理

22.中国传统的孝服分为五等,俗称“五服”。与死者关系越亲近,服制越重。五服中最轻的一等是

A.斩镶

B.齐缞

C.缌麻

D.小功

23.《尚书》有“列爵惟五,分土惟三”之说,“列爵惟五”指诸侯按地位由重到轻、封地由大到小,依次分为五等,即

A.公、侯、伯、子、男

B.伯、公、侯、男、子

C.伯、侯、公、子、男

D.公、侯、伯、男、子

24.在祭祀典礼中,社稷祭祀属于

A.天神祭祀

B.地神祭祀

C.人神祭祀

D.星辰祭祀

25.清明节俗的中心内容是

A.祭神

B.祭祖扫墓

C.家族聚会

D.踏青郊游

26.《论语》:“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这句话道出了传统礼俗的

A.等差性

B.调和性

C.规范性

D.唯美性

27.道教的基本教义是

A.修身养性,明心见性

B.性净自悟,普度众生

C.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D.长生久视,全性葆真

28.在传统伦理道德规范方面,从孔子的三母德,到孟子的四母德,再到董仲舒的五母

德,列为众德之首的是

A.仁

B.义

C.礼

D.信

29.据《周礼》记载,周朝的贵族子弟八岁入小学,教育的主要内容是

A.四书

B.五经

C.五常

D.六艺

30.语言崇拜起源于

A.自然崇拜

B.劳动语言

C.语言禁总

D.语言巫术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31.中国文化具有多维性特点,是由中国境内56个民族构成的共同体文化。中国文化能形成统一文化的原因包括

A.有共同的文化源

B.多元的各民族文化在发展中相互交流、渗透、促进

C.汉民族文化起到了团结和凝聚的作用

D.汉民族文化的强势合并

E.各民族文化有许多交融和契合的地方

32.秦汉时期,乡、亭的主要官吏有

A.里正

B.三老

C.啬夫

D.游徼

E.令长

33.下列选项中,明朝末年由国外传入中国的农作物品种有

A.黍子

B.玉米

C.甘薯

D.水稻

E.麦子

34..下列选项中,反映唐代农政思想的重要文献有

A.《四民月令》

B.《天工开物》

C.《耒耜经》

D.《四时纂要》

E.《农书》

35.下列选项中,汉民族利用汉语汉字特点形成的修辞格有

A.对偶

B.回文

C.顶真

D.析字

E.复叠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6.文化思潮

37.察举

38.市声

39.“百岁”礼

40.语系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41.简述我国古代利用改造自然的成就。

42.简述汉朝打通“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43.简述人文范围内的服饰文化标志。

44.简述我国古代家事的主要内容。

45.简述中国画的特点。

46.简述我国古代避讳的主要方式。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7.结合作品,论述“尊崇自然”的审美观念对中国文学艺术的影响。

48.论述中国古代文官制度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10:DACCD    ACBAB

11-20:ACCBD    DADCD

21-30:BCABB    BDADD

二、多选题

31:ABC

32:BCD

33.BC

34.ABCE

35ABCDE

三、名词解释

36.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称作文化思潮。

37察举:察举制,即选举制,是秦汉时期选拔官员的标准形式之一,由下向上推选官员人才,以孝廉、茂才、贤良方正三科最为显著。

38.市声:是传统商业文化符号,指行商招徕顾客的传统代号。市声分为叫卖声和代叫声。

39.百岁礼:是诞生庆贺仪式之一,孩子出生百日,举行庆贺礼。为使孩子顺利成长,这天通过收集贺礼的形式,给孩子凑办百家锁、百家衣、百家饭,具有依靠家族共同养护幼儿的意义。

40.语系:是有共同来源的诸语言的总称,依据语言的亲疏程度,语系再被细分为语族、语群、语支、语言、方言、土语等不同层次。

四、简答题

41、答:(1)土地的开垦。我国历朝历代,都极重视土地的垦殖和深度利用。汉曾有“代田法”和“区田法”的推广,大幅度提高了亩产量。

(2)水利的兴修。水利的兴修,不仅关系着农业的兴衰,而且关系着环境的美恶,这在北方尤其具有重要意义。正是由于大量兴建水利工程,江南农作物产量才大幅度提高。在西北地区的先秦两汉时期,曾兴修过郑国渠,白渠等水利工程,不仅增加了农业生产,还起着保

护环境的作用。

(3)运河的开凿。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吴国、齐国等,都有运河的修建,历史悠久。到了隋唐时期,沟通南北的大运河体系已经形成。元朝又有京杭大运河的开通,促使运河沿岸的城市得到了繁荣。

42、答:(1)汉武帝曾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2)“丝绸之路”不仅交流着物质,也沟通着中外的文化。中国文化经西域传到中亚,乃至欧洲:异域文化如音乐、舞蹈等大量传来,而佛教的东传,是打通西域最明显的结果,之一。

43、答:(1)信仰标志。很大程度上标志着自然崇拜的信仰。如龙袍。

(2)阶层标志。服饰显示身份尊卑、地位高低。

(3)仪礼标志。我国的人生仪礼把换装当做一种重要的人生阶段,最重要的四次重大仪礼一一诞生礼、成年礼、婚礼、丧礼。

(4)政治标志。服饰反映着社会的政治体制,古代完备的政治制度是包括服饰制度的。

(5)职业标志。社会分工促进职业的发展,服饰已从职业的便利并随之复杂化。

44、答:(1)孝悌。“百善孝为先”,孝悌是家族伦理的核心,家训族规首倡孝悌。

(2)耕读为本。

(3)修身。

(4)整肃门户。

(5)严守尊卑秩序。

(6)善择婚姻。

(7)慎选继子。

(8)丧葬宜俭。

45、答:(1)追求神似,注重意境。

(2)以墨线为造型的主要手段。

(3)与诗、书、印密切配合。

46、答:(1)通过字形。缺笔、拆字、删字等。

(2)通过字义。指用同义、近义字代讳字。

(3)通过字音。指通过同音字、近音字代替讳字。

五、论述题

47、答:

(1)受“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影响,尊崇自然成了中国古代艺术一个重要的审美观念。艺术家们渴望与自然达成高度的和谐,在自然中陶冶自己的审美情操,使自己的思想境界得以升华。崇尚自然,赞美自然,是中国古代艺术一个永恒的主题。

(2)道家最重自然,把物我一体作为审美的最高境界。他们认为作为艺术创始的主体,应该在精神上达到“物我合一”的状态,使主体精神与自然同化,使主体情感与自然同趣。庄子把心目中的理想音乐描绘成“天籁”、"“天乐”,指秉承天然元气的自然之乐。

(3)东晋陶渊明的田园诗是反映作家渴望回归自然的典范之作。他的《归园田居》将自己美好的心灵影射在自然景物上,从而使景物具有了超凡脱俗的情韵和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

(4)晋宋之间,追求自然的风尚出现了一个高潮。山水诗和山水画开始兴盛。

(5)尊崇自然的审美观念在钟嵘的《诗品》中也得到了体现。钟嵘重视表现艺术上的自然本色,反对刻意雕啄的早逝之美,把自然之美当作诗歌创作的最高审美原则,要求诗歌要充满清新流畅的自然气息。

48、答:(1)中国文官制度特别是科举制度对西方文官系统的形成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推动作用。西方国家出版的有关介绍中国文官制度与政治制度的书籍多达70种。

(2)中国的文官制度与科举制对欧洲启蒙思想家留下深刻印象。探索官员的录用方法一直是西方国家治理政务的重要课题,中国的科举取士制度给了他们极大启发。

(3)中国的文官制度、科举制度对西方的议院制、考试制产生过实质影响,有力地促进了西方现代行政管理格局的形成。对此孙中山曾评说:“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安徽自考助学网


郑重声明:本站开通助学课程,为考生提供助学督学服务,减轻学习压力,不提供代刷课、代做作业。

上一篇:暂无

下一篇:2022年10月自考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真题及答案

相关推荐

关注我们

    安徽自考365
返回顶部